《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深深觸動我心靈的一本書(好書推薦: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The Body Keeps the Score作者: Bessel van der Kolk「創傷使我們不斷面對自己的脆弱,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酷,但也使我們面對自己卓越的韌性。」我們會如何描述受到創傷的人,「神經過敏」「想不開」「自怨自艾」「沉迷往事」?彷彿只要學會正向思考、彷彿只要有意志及勇氣、彷彿有了愛及陪伴,人就應該要能戰勝創傷,而被困在創傷中的人,若不是性格太軟弱,就是意在博取同情。然而,創傷後壓力症(PTSD)不但存在,而且還是一連串真實的生理變化,不受理性及意志控制。創傷會刻在我們的大腦迴路上、警報系統裡、身體感覺中,身心俱裂的那一刻結束了,卻在記憶和神經系統中不受控制地反覆播放,不但壓垮我們正常生活的能力,更撕裂我們對於外界以及自己的信任。事實是,把受創者困在受苦深淵的,不僅是創傷本身,還有人類演化出來原本應用來自保的種種本能、防衛機制。本身作者貝塞爾‧范德寇為精神科醫生,也是研究創傷的先驅。他結合了最近幾十年心理創傷領域的驚人進展及三十多年治療創傷患者的臨床經驗,提出對於創傷的全新理解。我們得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清創傷是如何重塑我們的大腦——正常的記憶處理歷程因過大的威脅而崩解,時間凍結了,危險彷彿永遠不會結束。於是杏仁核隨時發出警報,壓力荷爾蒙因而大量分泌,睡眠節奏、免疫系統不停受到衝擊。即使受創者想要擺脫創傷向前走,努力忽略排山倒海的情緒,但腦中負責保命的部分,卻日復一日拖著身體回到千瘡百孔的過去。面對外人所加諸的痛苦已經夠艱難了,但受創者的內心深處還躲著更暴虐的魔鬼,那就是羞愧自責。受創者會為了自己在受創當下的無能、恐懼、依賴或暴怒而鄙視自己。為了關閉種種無法承受的感受,有人選擇酗酒、暴力、自殘,有人變得解離、麻木,毀了自己完整活著的能力。結果是,受創者失去跟自己的連結,也失去跟當下的連結——他們不是活著,也不是死去,而是介於活著跟死去之間。從家暴到校園霸凌,從童年長期受忽視到大型災難,從強暴到車禍,從喪親到失戀,衝突、意外、背叛、孤立,創傷在生命中無所不在,而且是現代社會最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我們的一切,大腦、心靈與身體,都是為了在社會系統中合作而設計,這是人類最強大的生存策略,是人類這個物種成功的關鍵,但也正是多數精神問題中崩潰瓦解的部分。受創者需要專業協助,一般人也有大量負面經驗要處理,但要了解人類的痛苦,就要了解人類身體和大腦的神經連結。本書出版不過幾年,便已成為創傷領域的經典,也被視為「最近三十年的精神衛生領域最重大的一系列突破」。作者在書中檢討了過往的創傷療法如藥物、談話治療為何效果有限,並一一深入剖析他這三十多年以自身為實驗並用在病患身上的各式新療法,包括以瑜伽來調節身體過度喚起、以正念幫助自我覺察、以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來重整記憶、以神經回饋來重設大腦迴路,還有以自我領導、建構、劇場等方式來重建跟自己以及跟別人的連結。作者提出,在處理創傷時,處理的其實是創傷在身體、大腦留下的印痕,而復原的關鍵,是運用腦部本身的神經可塑性,讓倖存者感受到自己活在當下,並在最終重建對自己的所有權。作者本人即出身受創家庭。他在不安的童年中長大,成為執業醫師後致力於解開人類受苦的難解之謎,從早年熱烈擁抱藥學革命,到理解病患才是他唯一真正的教科書,「許多歸類為精神疾病的表現,例如強迫性思考、強迫症和恐慌症等,以及大部分的自毀行為,一開始都是自我保護的策略,是面對創傷的適應性行為。」「我之所以能夠長年投入這份工作,是因為它帶著我探索自己的快樂、創意、意義和連結的來源──是這些東西使人生變得更有價值。我絲毫無法想像自己要如何面對我的許多病患所承受的痛苦,而我把他們的症狀視為他們力量的一部分──他們學著讓自己活下去的方法。」最終他發現——「只有一件事能使治療創傷的工作成為可能,那就是以敬畏對待患者為了求生存所做的一切努力。」
--------
13:32
--------
13:32
《給予》施比受真的更有福?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好書推薦:Give and Take)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作者: Adam Grant吃虧就是占便宜?施比受更有福?本書告訴你:這都是真的!這不是一個贏家全拿的世界,願意「給予」的人,往往反而能夠獲得更多!有「正向心理學明日之星」美譽,不到三十歲,就成為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終身聘教授的亞當‧格蘭特,當他還在哈佛大學念書時就開始探討目前最成功的企業家的行為動機,經過多年實證研究,他得到了一個簡單卻具有決定性的結論:我們的世界分成給予者、索取者和互利者三種人。「給予者」總是樂於分享;「索取者」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互利者」則為了可預期的好處,願意付出相對的代價。一般人總認為商場如戰場,掠奪才是王道,但格蘭特教授卻發現,能夠帶領公司走向成功的人,並不是「索取者」和「互利者」,反而是「給予者」。那些信奉「利他主義」的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往往才會是最後的贏家。就像著名化學公司總裁杭士曼,曾經白白將九千八百萬美元的利潤拱手讓人,只為了信守和合作對象的口頭承諾;當公司經營慘澹時,他更不惜貸款來維持慈善事業。這些看似「吃虧」的決定,最後卻使他成為目前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格蘭特教授在書中透過令人信服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以及各種日常生活上的案例,以強而有力的論證說明「給予者最有力量」的道理,並告訴我們,未來將是「分享」和「合作」的時代,成功的鎖鑰在於「謙遜」和「柔軟」。當「索取者」只注重自身權益、「互利者」只衡量公平往來,只有「給予者」的影響力,才能真正為團體帶來穩定而持久的力量!名家推薦《給予》一書集結尖端研究、具體實例及深度洞見,提供引人深思並教人驚嘆的見解,闡明如何透過人際互動帶來成就和快樂。這部作品十分重要且極具可讀性,相信讀者一定會喜歡!──《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葛瑞琴.魯賓亞當.格蘭特是正向心理學的明日之星!他在本書中完美地結合了科學與商場成敗的故事,說服我們以長期眼光來看,「給予」才是商場上的必勝之道。閱讀本書將使你重新省視自己的人生,建議除了自己閱讀,也送幾本給你最關心的人。──《邁向圓滿》作者/馬汀.塞利格曼格蘭特在這部劃時代的巨作中檢視卓越成功人士的成就秘方,他帶我們認識一個個令人敬佩的人物,以實證推翻大眾迷思,證明成功的不二法則正是與他人分享榮耀,這是一本二十一世紀的成功聖經!──耐吉基金會創辦執行長暨總裁/瑪麗亞.艾托《給予》是一部極上乘的作品,格蘭特端出三重饗宴:故事說得像小說一樣好,有力的科學洞見令人大開眼界,而奠基其上的建議更帶領個人和組織邁向成就。這是我所見過對商場及人生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哈佛商學院教授暨《進步原則》共同作者/泰瑞莎.艾麥拜爾《給予》徹底逆轉職場的遊戲規則,亞當.格蘭特這部精采作品將改變醫生行醫的方式、管理人管理的方式、教師教學的方式,以及所有老闆領導的方式,推動社會大眾以更適切的方式獲得更耀眼的成就。這是一本不可不讀、會全面改變你生活及工作的書!──《只想買條牛仔褲:選擇的弔詭》作者/貝瑞.史瓦茲這是我這幾年讀過最吸引人且鞭辟入裡的一本書,格蘭特的論點鋪陳有力,道出看似違背直覺的致勝祕訣。《給予》絕對是一部新經典,如果你希望提高職場及人生的生產力及快樂度,這本書絕對不能錯過!──《就是要說服你》作者/諾亞.葛斯坦作者在《給予》一書中集結大量強而有力的證據,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思想革命,以全新視角看待商場及人生中的成功要領。格蘭特的論證鼓舞人心,寫作也扣人心弦,這是一本非讀不可的好書!──《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作者/羅伯特.席爾迪尼本書是引人入勝的上乘之作,亞當.格蘭特推翻常理,點出致勝新法則,這部作品充滿使人一讀就停不下來的人物故事和科學研究,揭露成功的驚人法則,帶領我們通往成就之門。──谷歌人力資源資深副總裁/拉斯澤羅.鮑克本書破除許多舊有迷思,推翻付出即軟弱、掠奪即成就的成見,作者格蘭特帶領我們掌握人際互動的力與美!──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
--------
7:43
--------
7:43
《高勝算決策》人生就是一場賭博!頂級撲克玩家揭秘成功決策的秘密(好書推薦:Thinking in Bets)
《恆溫關係》愛情走進死胡同?拆解關係中的負面偏見,重新點燃感情火花(好書推薦:The Love Prescription)
恆溫關係:讓感情長保溫度的七日練習The Love Prescription: Seven Days to More Intimacy, Connection, and Joy作者:John Gottman and Julie Schwartz Gottman 太冷會破裂,太熱會燙傷,「恆溫」才是維持關係最理想的狀態。如果你已經對彼此絕望,不妨再給雙方七天的時間,只要投入正確的努力,就能帶來巨大的改變。✦✧✦還記得初次邂逅時,對彼此自然流露的好奇與甜蜜嗎?為什麼時間久了,原本的熱情卻漸漸走向習慣和冷淡?若我們渴望一段「不對彼此感到厭倦」的關係,究竟該怎麼做?在談戀愛時,我們總相信彼此的關係不會生變,但隨著時間推移,生活壓力和日常瑣事漸漸占據我們大部分心力,曾經的熱情不知不覺開始冷卻,應接不暇的工作,淹沒了我們的注意力:工作會議、照顧孩子、無止盡的待辦事項……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愛保持在「恆溫」狀態?親密關係權威高特曼夫婦結合多年感情研究經驗,從數千對伴侶的故事中提煉出七個簡單且實用的練習,只要一天實踐一個,就能運用小小行動,在爭執與分歧中找到共鳴,在生活裡持續給予對方愛和尊重,增強彼此的理解、信任與親密感。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幸福的關係不是華麗的驚喜或浪漫的排場,而是隱藏在日常縫隙中的微小關懷與細膩互動。無論你正準備踏入一段新關係,還是已經和伴侶攜手多年,書中的七個練習都能幫助你應對關係中的各種挑戰。準備好了嗎?從今天開始,建立「恆溫關係」,讓愛變得更加深刻又穩定。✦✧✦ 你能夠在一週內改善瀕臨破碎的關係嗎?愛情的科學告訴你「可以」!
--------
12:34
--------
12:34
《五秒法則》倒數54321, 衝了! 全球百萬人實證的高效行動法, 根治惰性, 改變人生(好書推薦:The 5 Second Rule)
五秒法則: 倒數54321, 衝了! 全球百萬人實證的高效行動法, 根治惰性, 改變人生The 5 Second Rule: Transform your Life, Work, and Confidence with Everyday Courage作者:Mel RobbinsTED最受歡迎演講之一,點閱率超過13,000,000次YouTube、FB、Twitter……全球社群百萬網友實證推薦Instagram標籤近5萬筆 #5SecondRule當腦中有個想法,如何讓自己立刻行動不拖延?只要在心中倒數5……4……3……2……1,衝了!就能把自己像火箭一樣順利發射出去,無論什麼目標,屢試不爽!想想看,你是不是都有以下經驗:早上鬧鐘響,先按下「小睡一下」(稍後提醒)再說?就是這種慣性在扯我們的後腿,讓你沒辦法追求各種夢想,不管是減肥、開一家咖啡廳、在會議中舉手發言、跟心儀對象搭訕或早點起床……每天我們都有一百個念頭想改變自己、改變人生、改變世界,但什麼都沒開始。梅爾.羅賓斯曾經事業陷入瓶頸、婚姻差點觸礁又幾乎破產,她比任何人都理解讓自己多睡十分鐘的危險吸引力,失意的人生,讓她的賴床惡習更加嚴重。直到有天在電視上看到火箭發射前的倒數:5……4……3……2……1!她心想,我應該要像那火箭一樣,不顧一切,衝上雲霄。隔天,鬧鐘響後,她倒數五秒,竟然第一次立刻起床!第二天再試,又成功了!她從溫暖的被窩踏進冰冷的房間,也展開了全新的生活。她把這奇妙的「五秒法則」運用在生活上,逐一改善因行動力不足而停滯不前或崩壞的各層面,改善婚姻、戒掉拖延、提高效率、找到志業、脫胎換骨。她把這經驗在TED講壇上分享,隨即全球瘋傳,從大學生、運動員到領導人,人人都能應用,讓許多人喜出望外的是:改變,竟變得那麼簡單!經由心理學、大腦科學、神經科學、行為科學等研究實證,梅爾.羅賓斯深入淺出解釋「五秒法則」讓身體成功產生實際的行動力,看似簡單,卻能讓人立即行動,更是增強「勇氣」的刻意練習法。◎「五秒法則」可以用來做什麼?五秒法則是行動心法,可運用在各層面,從小習慣到大決策,從完成事情,到改變心理素質:● 上班族用來走出舒適圈● 媽媽用來自我監督,控制情緒● 財星五百大企業領導人用來組織革新、提升營收● 失意人士用來戰勝菸癮、酒癮與憂鬱● 幫你減重成功,維持體態● 挽救失衡的婚姻、人際關係● 不靠藥物治療焦慮,停止自我懷疑,建立自信本書除了記錄她的故事,還有其他精采內容:● 五秒法則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讓行動力有了一個開關」,如何掌握訣竅,讓它一按就會開。● 五秒法則讓你停止自我懷疑、提升產能,找到自信與快樂。● 這項法則會幫你準時起床,但它真正做的是遠比這更驚人的事──它會喚醒你內在的天才、領導人、搖滾巨星、運動員、藝術家和變革管理人。